又累積到可以寫碎碎念了 來到倫敦 變的比較可以捕捉到自己一些生活上的細微感受 以前可能太習慣熟悉的環境與模式了 即使不用大腦也可以自動回到家 現在… 我必須要努力的運用所有的感官 尤其我是沒有什麼方向感又討厭看地圖的人 如果不啟動全身的感官去認地標建築/去感受不同區的環境氣氛 出了門就像丟掉了 也因為這樣 感覺變的敏銳了 新的東西進來總是可以引發一連串的刺激 既可以幫助自己”看見”過去不自覺的模式 也可以幫助我”形成”未來想要的方活方式 以前像是沒有選擇 我就是誕生在出生的池塘裡 要到有機會去了另一個池塘 才可以開始分辨出周圍的水溫啊/水流的方向/水的味道/甚至連裡面海草的種類...都不同 因為這個比較 可以讓我重新評估過去的生長環境對我的影響 也因為多了選擇 讓我更加知道什麼是我真正想要的 為什麼三年前去香港的時候沒有這麼強烈的體驗呢 一來我覺得自己沒有像現在這樣敏銳 那時候的我大概只會用脖子以上的部份 機械性的過每一天吧 二來我覺得中國整個文化的大染缸是相同的 難怪那時候奧修花園能量課
程的 老師堅持要把我們帶到義大利去整整一個月 如果沒有離開這個範疇 是看不見這些文化制約的 就像我常引用的”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發現水的動物是-------->魚”
Alrighty…講了這麼多廢話 終於要來開始我新的碎碎念了
碎碎念一
倫敦的地鐵真是要人命(sorry….大過年實在不該這樣寫) 以前已經抱怨過 不同的路線之間要轉換不但要上上下下走很遠一段路 而且很多都沒有手扶梯或是電梯 行李多一點的女士就要學會裝出楚楚可憐I need help的表情 期盼沿途會有gentlemen主動伸出援手吧 上下班時間是另一個比粗魯比速度的考驗 不知道地鐵公司是為了要準時還是怎樣 到站後停個三分鐘門就一定關上 可是光是等裡面的人先下車已經花了2分又50秒 不騙你!! 真的是2分又50秒 每一個車門前少說20-30個等上車的人就必須在那10秒鐘內把自己推進車箱裡 他不管你是只有踏進一隻腳還是還露出半個屁股 “畢”個三聲門就一定關上了 一等裡面的人出來 所有人馬上就要快速且粗魯的往前推推推 才能確保自己”一定”而且”完整”的上到車 剛開始的時候我為了保持禮貌做不出這種推擠的動作 就曾經被像三明治一樣狠狠的夾過 還蠻痛的 碎碎念二 還是關於地鐵 不過這次講好事 來了當地 當然要看當地人的八卦報紙 既可以了解風俗民情 又可以學英文slang 所以我每天都很快樂的拿 我的fantasy boyfriend Hugh Grant/名模Kate Moss/還有Britny Spears….幾乎天天上報 香港人這麼愛扒名人狗糞一定是受英國影響的 碎碎念三 英國人很有”禮貌” 車子總是優先禮讓行人 男士總是優先裡讓女士 但是其實人跟人之間很有距離 要跟陌生人打開話夾子的方式 最好先從”天氣”開始 因為既不會碰觸到政治/宗教/種族/或是隱私…這類危險話題 只是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對方也一定會同意你 所以開始small talk的最好方式就是先聊天氣 (不過我覺得如果前來搭訕的男士們每一個都是這樣開始的話不是很無聊嗎)
每天都有免費的派報 英國人叫”tabloid” 大概是B4 size的八卦小報 (如果是台灣那樣的報紙叫做broad sheets)
聊天氣還有特定的方式 可不是隨便說說就算的
英國人喜歡用”tag question” eg. It’s hot, isn’t it? (記得最後的語調是要下墜的) 如果你用問句的方式最後將語調上揚 對方會覺得你是白痴或是瞎子 天氣就是這樣你看不到嗎 居然還要問 所以記得是要下墜的 只是讓對方可以同意這個陳述而已 來跟我練習一下 請用標準的英式腔調念一次 isn’t it? (自然而優雅的下墜~下墜~) 如果你已經好不容易打開話夾子 還想繼續破除那道禮貌(或是冷漠)的藩籬 那就一定要把他們灌醉啦 英國人不喝醉是沒有辦法放鬆下來的 碎碎念四 英國的晨間新聞很positive 不是因為每一個主播或是記者都露乳溝啦 而是他們有特別挑選過題材 以前我在台灣或是香港是絕對不會一大早就打開新聞 讓那些亂七八糟的社會新聞或是狗屁倒灶的政治活動污染我美好的一天 可是英國的晨間新聞 90%的內容是在報導天氣/交通/藝文表演活動/健康議題/或是今天的肥皂劇會演什麼…. 真的嚴重的社會案件只是幾個畫面就帶過去了 而且絕對沒有讓你心情不好的噁心鏡頭 今天早上就看了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如何自己打999叫救護車救了媽咪一命… 所以在享用早餐的時間看看晨間新聞 會讓我覺得有個舒服又easy-going的開始 碎碎念五 London是個徹徹底底的民族大熔爐 你可以想像在東區或是銅鑼灣的主要街道上”同時”撞見北美/非洲/亞洲/印度/拉丁美洲/南美洲/歐洲….各式各樣的人口嗎 雖然我想New York可能也是像這樣 可是因為我幾年前去的時候 他們給我的印象是既自大又沒禮貌 (不知道911之後是否有改變) Londoner對於各式人種的開放就讓我很impressive 我問過landlady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 她的說法是”we have to be open to them…there are just too many of them” 不管Londoner是為了什麼原因可以這麼welcome不同的文化 我還蠻享受跟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一同在Trafalgar Square前大喊”kun hei fat choi” 總比去找Parisian問路時因為不會講法語而處處碰壁 或是像我2000年到New York去花大錢促進他們的民生經濟時還要忍受那些高傲自大的白眼好吧 這是我喜歡Londoner的地方